2016/11/17 20:12:00
今年以来,白山市立足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计划用五年时间,用最严厉的手段和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实现无重大药害和食物中毒事件,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率和放心率达85%以上。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溯源监管、信息服务、信用披露四大平台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供应体系、责任体系、风险监测体系、监管网络体系、应急体系和社会监督六大体系。成立了白山市食品药品举报中心,实现了24小时响应、全天候受理。共受理咨询2324件,受理举报239件,办结率分别达到100%。筹建白山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已完成楼房置换工作。完成61个“五位一体”便民服务站建设,其中信息化便民服务站占38%。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803人次,检查(排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5210户次,排查隐患885项,整改隐患878项,行政违法案件240余起,行政处罚百余万元。全市共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40起,抓获和处理犯罪嫌疑人44人。
一是监管手段“科技化”。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通过为生产经营企业配发电子追溯软件及专用终端机,实现进销货台账电子化,远程监管信息化,确保食品药品全链条“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目前,全市电子可追溯签约累计达到5000余户,入网1768户,运行1921户,目前药品生产、经营已全面实施电子监管。在大型商场、超市及街道、社区建成6个快检中心,16个快检室,66个便民服务站,累计快检4万多(批)次,为保障食药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监管责任“网格化”。为有效解决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责权不清、管理粗放、监督不力的弊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参照安全生产模式,探索并推行了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挂图式” 式监管,初步构建起属地划片、包干负责、责任到人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提升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监管水平,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路。
三是监管模式“立体化”。巧借各方力量,共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共治立体格局。部门联动实现齐抓共管。组织食安办、农委、公安、工商、环保、质监等部门组成“1+X”模式,扎实做好信息查询、交流、传递及案件移送等工作,建立完善案件移送、立案监督、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累计开展联合执法23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0余起,移交司法4起,刑事处罚11人。公众互动促进社会监督。一方面全面加强12331投诉举报平台的建设,确保投诉举报通道24小时畅通,认真接听群众的投诉举报,并及时处理、回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以及政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药品安全常识、假劣药械的危害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药品监管的良好氛围。
四是监管方式“常态化”。建立完善日常巡查、检验检测、隐患排查、诚信评定等常态监管机制。以风险防控为目标,对监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加大高风险企业的检查频次。同时对监管执法人员进行行政风险防控,采用行政执法日志、日记相配套的方式,规范执法人员行政行为,确保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长效监管。加大了新版药品GMP实施工作,强化了对已通过GSP认证经营企业监督抽查,对违法广告、中药制剂和疫苗产品加强了管理,实施药品医疗器械“黑名单”管理制度,并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日常监督挂钩,严惩不良行为。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4800人次,检查(排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5210户次,排查隐患885项,整改隐患878项,行政违法案件110余起,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和“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