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27 7:39:00
发力原始创新 服务协同发展
北京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建国际一流大科学中心】
在北京,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正在涌现。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研究组,陆续披露了“液态金属”新发现,包括液态金属驱动的金属丝振荡效应、金属颗粒触发型液态金属跳跃现象等,引起全球关注。这项由中国团队引领的液态金属技术将有望颠覆人们对芯片、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柔性智能机器等方面的想象。
这是北京科技创新成果的缩影。仅“十二五”期间,首都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等均增长翻番;科技创新投入强度达6%的高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件,全国领先。
在既有基础上,北京为自身设定了新一轮创新发展目标:打造原始科学创新高地,以此继续发挥首都科技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原始创新非常重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独创独有是必然要求。”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原始科学创新将是未来首都科技发力的重点之一。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全面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闫傲霜介绍,北京市将鼓励、支持在京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承接重大专项项目;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北京。北京市还将继续深化与国家有关部委会商合作,全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建设,形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科学中心。
【启动五大民生科技行动】
未来,北京市将强化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结合。闫傲霜透露,“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实施首都蓝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城市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提升五大民生科技行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以首都蓝天行动为例,北京市将持续开展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特征与成因研究以及超细颗粒物(PM1)污染特征与成因前瞻性研究。开展重污染天气综合观测与区域雾霾成因分析,围绕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同时,配合推动京津冀车辆实现燃油排放标准统一,进一步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破解首都大气治理难题。
在实施重大疾病科技攻关行动方面,加强“首都十大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的关键技术研究,并推动重要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此外,在食品安全方面,北京市还将搭建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平台、物流全程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实现肉蛋奶、米面油等重点产业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等。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还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先导与优势材料、数字化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实施八大技术跨越工程,引领“高精尖”经济发展。
【三地科技项目互动共享】
协同与开放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构建分工合理的京津冀创新发展格局,明确三地科技创新优先领域,实现合理分工与有序协作,促进区域间、产业间循环式布局。
北京市将重点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型人才聚集中心。天津市则重点提高应用研究与工程技术研发转化能力,打造产业创新中心、高水平现代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区。河北省将重点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研发基地、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验区。
“京津冀三地将建立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的协同发展三大机制。”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林晓峰透露,未来,在京津冀区域,将研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互认备案、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统一化、推行创新券制度等,探索风险共担和利益分享模式。同时,整合京津冀地区科技信息资源,促进三地科技项目库、成果库、专家库和人才库等资源互动共享;加强技术交易团队培养和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促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交易一体化,向京津冀地区全境辐射。(记者 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