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 20:00:00
两天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引发全场科研人员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两天后的6月1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措施,就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
(资料图)2015年5月7日,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与院士和青年科学家代表交谈。
“我注意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掌声,是从后排首先响起来,然后传到前排的。因为后排坐的都是科研人员啊!”李克强总理在常务会上说,“科研人员给我们鼓掌,一方面是表示拥护,但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寄予更大的期望。期望我们‘讲到了’也要‘做得到’,真正把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
一流科研机构、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从来不是靠政府部门“管”出来的!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讲话中,李克强总理举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一所高校要建一个实验室,结果提交申请后,这个部门说要盖两层楼,那个部门说只能盖一层楼,让这所高校无所适从。
而在6月1日的常务会议上,来自不同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也讲述到他们遇到的政策制约:邀请院士评审每天的差旅费,不够一间单独标准间的费用,只能两名院士合住;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来华参加会议,每日的差旅费标准不能超过800元人民币。
“政府部门对科研的管理也忒细了,简直是‘天网恢恢、无一疏漏’啊!”李克强说,“所以,一定要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必要的自主权,大力解除对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束缚。”
当天会议决定,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科研人员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确定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
“我在科技创新大会上讲了,一流科研机构、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从来不是靠政府部门‘管’出来的!必须进一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李克强说。
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就是承认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
李克强总理对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部署,可以追溯到一个多月前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考察。当时,总理在两所高校的不同院系考察科研经费的使用政策,尤其是“人员费”的比例限制。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负责人说,基础数学的研究经费,“人员费”的比例只占30%。
“这管什么用?纯数学它用不了多少设备,主要就是靠大脑,这不是逼着他们不搞纯数学,不坐‘冷板凳’吗?”李克强在当天晚些时候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说。
也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总理向参会的几十所高校负责人作出承诺:要调整科研经费使用政策,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6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
“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就是承认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李克强说,“‘人’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把‘人’的力量调动起来推进创新,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负责人也列席了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两天院士们都在说,对总书记、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非常满意,唯一的担心就是落实有困难。结果今天政策就出来了!”一位高校负责人说。
“你的发言很客气,但里面的意思我也听明白了,就是对政策落实和下一步改革还有更高的期待,这是大实话啊!”总理一席话,引发会场的一片笑声。
李克强说,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措施,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能光出个文件“吊胃口”,也不能“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要切实解决好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各部门要自我改革,直接修改完善具体的文件细则,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口惠实也至,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