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5 21:17:00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 周蕊 孙青)“太空巴士”搭载小卫星一一前往不同的轨道,探索浩瀚无尽的星空;“天眼”导航卫星在空中将地上乃至地下小小变动都悉心掌握,守卫居民的安全;从“海马”到“海象”,海底的世界正在变得触手可及。1日到5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工博会)上,新科技未来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上天:小卫星坐上“太空巴士”
最近,从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发回的信息持续刷爆网络,发射任务中亮相的航天科技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沪举行的本届工博会上,首次参展的我国“太空巴士”远征三号模型更是推动“航天热”持续升温。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台上,“远征三号多星发射上面级”模型看上去小巧玲珑,上部悬挂了很多长方体,下部搭载了几个球体,外形与生活中的公交“巴士”截然不同。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工程师贡鑫介绍,“太空巴士”是一种介于卫星与火箭之间的具有自主轨道机动能力的新型运输工具,一次可搭载10颗或更多卫星,到达不同高度的预定轨道后,再把这些卫星逐一放下,不同的小卫星将被送到不同的轨道。
据悉,我国计划于明年发射的远征三号在轨飞行48小时,主发动机具有20次以上的重复启动能力,最多一次性实现大于10颗卫星的发射能力,可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预定轨道位置,实现不同轨道的多星快速部署和相同轨道的多星组网部署,将显著提升我国基础级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能力。
看地:“北斗”透视地面地下
你知道吗?一颗颗在天空中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不仅能掌握地面上的动向,定位人员、传递信号、监测车流、追溯食品来源、实时导航,甚至地下的窨井盖和污水管等地下管道的情况也能实时掌握。
从外观看,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斗司法手表与现在市场上备受追捧的智能手表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异,比iWatch略大一些的表盘,配上塑料的表带,更像是科技潮人热衷的新型智能穿戴设备,但其实这是一款被用于社区矫正人员“定时签到”和接收社区矫正管理人通知信息的新型定位装置。
据介绍,北斗司法手表背面的螺丝一旦被旋紧带上之后,企图撬开手表表盘或者剪断表带等破坏性的行为,以及在定位期间离开规定区域,手表会自动触发警报、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监管者,同时显示越界时间和地点,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失控。
“考虑到对社区矫正人员隐私的保护,装置的外观被设计成类似于智能手表的样子,充电时只需要将充电电池卡在手表表面上就能在两小时内完成充电,还能接收来自司法部门的‘通知’等信息,减少了人工通知的成本。”上海北斗平台公司朱振华总监说。
北斗的用途十分广泛。例如,已经升级到第二代的北斗井盖智能监测终端不仅能实时实现对井盖网络的状态监控、实时报警、自动巡检和及时处置,对管道和井盖进行定期的自我排检和事前预警功能,还能有效避免因井盖异常移位和偷盗而引起的伤人、吞人事件。
下海:“海象”护航深海油气田
4500米级的“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我国近年研发的一款先进水下机器人。现在,它有了一个“兄弟”:在本次工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展出了1500米级的“海象”号重载作业级ROV。
和外形灵巧的“海马”不同,“海象”是作业级的水下机器人,体型较“海马”大得多,长约3.3米,高近2.2米,重达4.5吨,不仅能自动定向、定高、定深,还配置有2套多功能机械手,可携带各类大功率作业工具。其中,七功能机械手具有主从式仿生功能,水下机械手跟随水面主手同步运动,实现水下精准作业。
海象-1500 ROV是针对南海深水油气田水下设施应急维修作业要求的海洋工程技术装备,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功率最大、搭载能力最大、作业能力最强的深水油气工程维修专用大型ROV之一,打破了深水水下作业装备和工具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