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 15:39:00
新华社杭州11月3日电(记者 魏董华)“过去我们从来不敢开窗,家家户户几乎不晒被子,房子、树上全是厚厚的一层白灰。”在浙江衢州的常山县曾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看到灰蒙蒙的天、白茫茫的山,就意味着辉埠镇到了。矿区的村民深感无奈,这里一年到头灰尘满天,确是名副其实的“灰埠”。
相传明朝兵部尚书于谦路过常山县,看到漫山遍野的石灰窑后写下了传诵至今的《石灰吟》。
“常山县烧制石灰石可追溯到宋代,直到几年前,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仍是当地支柱产业。”常山县辉埠镇党委书记陈东说。据当地县志记载,辉埠古称灰铺,意为卖石灰的店铺,后改为辉埠,是因每到夜晚窑火与常山港上运灰船上的灯火遥相辉映。
一度,这个当地最大的石灰产业基地被财富与荣耀笼罩,但遮天蔽日的灰霾也让这里的青山绿水与蓝天渐渐消失。
“辉埠这个地名曾历经了‘灰铺’‘灰埠’‘辉埠’三个阶段,不断改名的背后,折射了一座古镇因石生灰、去灰求辉的艰难求索之路。”陈东说。
2013年秋天,当地政府下决心“医治”环境污染这块“心病”。常山县举全县之力强势启动了“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剑指石灰产业沉疴积弊。作为“五水共治”攻坚战,仅用3年时间,全部淘汰关停83孔石灰立窑和142条石灰钙生产线。
燃烧了千年的石灰窑火熄灭了。记者来到辉埠镇双溪口村后社老矿区,这里现在成了石灰立窑遗址,放眼望去尽是坑坑洼洼、空无一人的石灰立窑群。
“这里将建成国家矿山公园,可搞影视基地,目前正在规划发展工业遗址旅游。”辉埠镇党委副书记邹斌指着变绿的一座山介绍。
记者看到,昔日曾经冒白烟的石灰窑,通过“覆绿”的环境整治再提升,如今已经和石林景区融为一体。
然而,整治石灰产业给当地经济带来的阵痛不可谓不大。“关停石灰立窑一下子让3000多人饭碗没了,全县年工业产值减少10亿元以上,仅用于关停和环境整治的直接投入就达1亿多元。”常山县委副书记王郁松说,但整治矿区是为了保护钱塘江源头的碧水蓝天、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着想。
而今,褪去“一身灰”的辉埠镇轻装上阵,搞起了循环经济,促工业转型,打造“江南钙谷”小镇。今年3月,新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引进了投资1.15亿元、年产80万吨的新型冶金石灰生产线项目。该项目通过采用麦尔兹窑等先进的新型石灰窑生产装置,有效实现石灰钙产业整体跨越。
千年窑火熄灭后,蓝天白云回来了。一个以“钙”为核心,以钙产业提升、钙文化展示、钙景观旅游的转型故事正在千年工业古镇上演。
“我们要利用关停后的有限空间能耗,吸引新的绿色产业进驻辉埠新区,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陈东透露,“未来‘江南钙谷’小镇建成产业特色明显、人文气质彰显、综合效益凸显的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