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23 18:43:26
国检部门是最早出台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配套政策的部委之一。三年来,上海国检推出了哪些改革创新举措?市场反响又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俞太尉。
“十检十放”实行分类监管
记者: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国检部门共出台了多少项改革举措?制度创新的复制推广情况如何?
俞太尉: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伊始,国家质检总局就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原则,提出了积极开展质检制度创新、探索建立试验区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支持深化试验区质量监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试验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试验区检验检疫预警和防控体系等十条意见。
截至2016年6月底,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出台77项支持自贸区发展制度举措,其中创新机制18项、简政放权16项、贸易便利化12项、支持产业发展27项、加强互联互通4项,制定配套文件131个。在上海国检推出的创新制度中,首批8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24项制度已经出台了具体规范和操作细则,将率先在上海全市推广,并作为全国复制推广的备选制度。
比如,我们在上海自贸区构建了“十检十放”分类监管新模式。该模式在维护国门安全的前提下,从检验检疫的时间、空间和比例三个方面做文章,从传统的“先检后放”模式出发,探索发展出“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少检多放、快检快放、空检海放、外检内放、他检我放、边检边放、不检就放”共十种监管新模式,受企业欢迎。
“吃穿娱行”默默发挥作用
记者:很多人说,自贸改革离百姓生活太远,市民感受不到。能否举例说明,国检部门的改革创新怎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吗?
俞太尉:其实,自贸改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一颗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樱桃,从靠泊洋山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现在只需要6个小时,而原来这个过程至少要2天。这意味着,海外进口的洋水果到港后,当天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
变化得益于自贸区改革。对于水果等生鲜产品,国检部门在自贸区改革中推出“预检验检疫”“一次检验,分批核销”等多项新政,大幅简化进口水果物流环节。平均每箱为企业节省港区费用500元,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水果从采摘到出售,损耗率能达到30%—40%。对企业来说,压缩时间就意味着节省成本。过去,一箱澳大利亚樱桃在市面上要卖600元,借助自贸区快速通关后,售价可低至350元,相当于打了六折。可以说,一颗小樱桃折射的是上海自贸区便利高效、模式创新的检验检疫新机制。
水果只是一个缩影。在老百姓的“吃穿娱行”各个方面,自贸区改革都在默默地发挥作用。比如,国检部门在自贸区推出的“空检海放”新政,当货物还在海上时,先把样品空运过来检验,做到货未到而知结果、一到港即放行。
统计显示,试点“空检海放”后,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到岸至销售的时间,从原来的55天缩短到11天,降幅高达80%。进口玩具从前期试点的美泰品牌复制推广到乐高品牌,到今年年中已对超过200万件乐高玩具放行,货值近7000万美元。
“国门卫士”不能单纯求快
记者: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即将满三年,对后续改革,国检部门还有哪些考虑?
俞太尉:上海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参与国际贸易新秩序构建、引领国内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必须符合国际贸易惯例,对接国际通行规则,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倒逼机制。但是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同时,也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避免简单拷贝,照猫画虎。
在此基础之上,国检部门将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比如,在自贸区全面推行风险分类监管新机制和贸易便利化举措后,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信用等级差别化通关管理力度。国检部门还将在上海空港率先形成“先检疫,再申报,合格直接放行”的国际通行查验新流程。
为适应个人与企业的需求,我们还将加快狂犬病抗体滴度测定的研发工作,完善进境宠物监管新模式和相关配套工作。同时,建立生物材料风险管理体系,对科研自用样品、设备实施差别化通关便利化管理措施,调整完善自贸区进口食品分类检验检疫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事前降低门槛,事中提高效率,事后加强监管——作为“国门卫士”,国检在自贸区改革不能单纯求快,还要把好安全关。国检部门将根据商品风险大小、企业诚信好坏等维度,在自贸区探索分类监管体系。像“空检海放”很便利,但如果发现企业空运的样品和海运不一致,将坚决取消试点资格,让企业诚信记录在进出口环节中得到充分展示。未来,我们还将推进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监测中心上海分中心的建设,落实信息追溯调查机制,完善进口消费品全流程监管体系。(记者 王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