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7 7:20:00
消费品标准加快接轨国际
到2020年质量抽查合格率超90%
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就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田世宏介绍,《规划》以5年为周期,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定性和定量两类目标。定性目标是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定量目标主要有3个: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
具体而言,《规划》将目标细化为八个主要任务:一是改革标准供给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二是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三是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四是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加强消费品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六是改善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七是创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八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升进出口消费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定性和定量指标,《规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
一是加快国内外标准的接轨,建立起消费品标准比对与报告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三是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制,除强制性标准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强制认证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之外的,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中有关标准和质量的其它市场准入限制。四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抽查制度。首先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实施“三随机”,即“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其次,推行监督抽查结果信息的共享和互认,各部门、各地方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信息都要公开。在这个前提下,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和部门或者机构都不能重复进行抽查,推动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国通行”。五是建立检验认证结果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检验认证机构承担产品质量的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更好地规范检验认证的行为。六是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七是运用“互联网+”质量技术基础的模式,形成“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真正为企业、产业聚集区和区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集中式的精准服务。
据统计分析,目前在纺织品、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钟表、纸质品、洗涤用品等主要行业,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基本都超过了80%。其次,通过在12个重点消费品领域,与770多项国际或者国外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3800多项技术指标进行逐一对比发现,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中约有3000项技术指标与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性,占比达79%。
“当然,我们也还有一些指标需要向国际上看齐,甚至是追赶他们。”田世宏说,比如在一些化学物质的限量安全要求方面,国外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法规建立全产业链的通用技术要求,而我国还重点聚焦在具体产品的化学安全要求上。
为了实现95%的一致性目标,田世宏介绍,根据《规划》将重点做好消费品标准比对与报告制度建立、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比对数据资源建设、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国际标准制修订、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工作。(记者 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