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5 20:59: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前段时间已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特征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作为核心任务,推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要立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体来看,要做到“一调两优三强化”。
“一调”是调结构。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格局为目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以调整优化品质结构为突破口,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要。既要调整优化区域结构,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也要调整优化粮经结构,做到“保水稻小麦、调玉米、稳棉油糖、扩大豆杂粮”。既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推动“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也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两优”是优生态和优机制。
优生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绿色生态导向,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切实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规模,加快水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化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优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引导经营权有序流转。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着力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产品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让价格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个强化”是强化品牌引领、强化主体培育、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品牌引领。推动质量兴农战略实施。坚持以标准化为基础,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和生态过程规范,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互动发展。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积极建设“五区一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塑造,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打造提升农业品牌推介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多种方式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强化主体培育。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作用,推动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发展素质。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力度,改善金融信贷服务,强化保险支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培育小农户、带动小农户参与全产业链开发的体制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建设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加快打造以国家科研机构为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新格局。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等研发应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种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构建适应国情、立足产业、协同高效、支撑发展的农机装备产业体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部原总经济师 张玉香)